學術研究
第三屆饒宗頤講座
證2 + 證3 = 證5 ≡ 證 = 一(二重證據法加三重證據法等於五重證據法當且僅當終應歸一的證據)—— 再論中國古代學術證據法
講者: | 夏含夷教授 (Prof. Edward. L Shaughnessy) (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文與文明系顧立雅講座教授) |
日期: | 2014年3月29日 |
時間: | 下午 2時30分-5時 |
地點: | 香港大學鈕魯詩樓419室 |
語言: | 普通話 |
費用: | 免費入座 |
報名: | 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網上報名:https://hkuems1.hku.hk/hkuems/ec_regform.aspx?guest=Y&ueid=29309 |
第三屆饒宗頤講座
饒宗頤講座簡介:
本講座由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主辦,饒宗頤基金會贊助,以國際知名漢學家饒宗頤命名,旨在通過邀請在中華文化研究領域具傑出成就之名家學者來港舉辦高端學術講座,促進海內外的學術文化交流與互動。
講者簡介:
夏含夷教授 (Prof. Edward. L Shaughnessy) 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文與文明系顧立雅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西周及戰國時期的文化史、古文字學、《易經》等。重要著作包括與魯惟一(Michael Loewe)合編之《劍橋中國古代史:從文明的起源到公元前221年》(1999)等多種,曾任著名漢學雜誌《古代中國》(Early China)主編。
內容摘要:
王國維先生所提倡的「二重證據法」是整個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最有名的研究方法。然而,1982年饒宗頤先生又提出了「三重證據法」,就是在王國維「紙上之材料」和「地下之材料」以外,再加上物質文化證據。在2003年,饒先生又談了學術方法,又增加了兩種「間接史料」,即「民族學資料」和「異邦古史資料」。
甚麼叫做證據,要怎樣利用證據,要怎樣判斷證據的輕重都時歷史學家的先決問題。王國維和饒宗頤的觀點可以算是現代史學的主流,在講者合編的《劍橋中國古代史》裡,他就採取了這個觀點作為該書的基本構造。是次演講,講者將先對二十世紀的史學觀點做一個簡單的總攬,然後比較詳細地討論《劍橋中國古代史》的編輯工作和讀者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