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跳至主選單

學術館之友

李焯芬教授

李焯芬教授

文化評論家龍應台日前做了一場題為「期待人文港大」的演講,她回顧了許地山、朱自清、陳寅恪、張愛玲、蕭伯納等昔日在香港大學的足跡,並殷切期望港大這個深厚的人文傳統能承傳下去,發揚光大。

一所大學或一個地方的人文精神,既見諸它從事文學創作的優秀作家,亦應見諸它在文化學術研究方面的成就。由於戰亂或其他原因,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曾有過不 少內地文化人或作家南來香港,有些曾任教港大,為港大平添了不少人文風采。我們同時也看到:港大九十多年來,也出現過不少植根於香港,在學術研究方面卓然 有成的人文學者。五、六十年代 嘗任教港大的饒宗頤教授,便是其中的表表者。

饒教授是罕有的博學多才。他善於利用香港東西薈萃的特色,廣泛參考外國文獻及最新考古資料,進行深層學術研究工作。因此他在許多學術問題上,時有創新和突 破,成為海內外同仰的國寶級大學問家,一代宗師。港大於二零零三年成立饒宗頤學術館,並深信學術館日後必成為中國文化研究的一個重鎮。饒宗頤學術館之友 會,正是由眾多社會熱心人士為支持學術館的研究工作及藝術活動而自發組成的。兩年多來,在陳偉南會長及孫少文會長的帶領下,學術館之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 工作,積極推動了學術館的各項研究及藝術活動。這本年報簡述了學術館之友會過去 一年的工作概況。

二十一世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中華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欣賞和重視。饒教授那跨越時空及地域的中國古文明研究,仿如人文學林的一棵參天大樹,日久而常青。

(錄自「饒宗頤學術館之友」一周年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