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跳至主選單

學術館之友

孫少文先生

聯席主席獻辭-孫少文先生

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 我的感想、我的期望 

 

1. 緒言

為了誌記「饒宗頤學術館之友」成立一周年,「之友會」秘書處囑少文撰一文,作為「之友會」年報之用。執筆下文時,我不免憶起三年前認識饒教授以及後來有幸被委為「之友會」其中一位聯席主席。在感激這份榮譽之餘,我對教授近年之際遇,心?真的不勝感慨。

2. 古今一人而已

當世能夠「學藝雙攜」見聞天下,我相信絕無僅有。記得2004年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首次舉辦饒教授在甲申年所作書畫展覽,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兼故宮博物院 院長鄭欣淼先生為該展覽畫冊《象外環中 ─ 饒宗頤甲申書畫集》撰文,所用標題〈儒生本質,釋道情懷〉,正好道出教授崇高的文化修養。文章一開頭,即指出「饒教授博學洽聞,從上古至明清,文、史、哲 無所不通……研究之廣,沉潛之深,古今一人而已……至於詩詞、書畫、音樂及琴藝,雖屬餘緒,亦自成一家,極為可觀」。可謂精確之論。​

3. 教授學藝雙攜                  

教授「學藝雙攜」的成就,多年來已為中外大學者、藝術界所公認。早在1962年,教授已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授「儒蓮漢學獎」;於1974年又獲頒授「法國 遠東學院院士」;1993年教授又是歷史性首位華人獲法國索邦高等研究學院頒授「榮譽人文科學國家博士」,而同年更獲法國文化部頒予「藝術文化騎士勛 章」。至於教授在香港以及國內外所獲贈的博士、院士、教授銜亦是數不勝數。
教授在藝術方面的成就,可從他所舉辦無數次畫展,及所出版不下十數本書畫冊見諸一斑。2001年10月教授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饒宗頤教授書畫作品 展」,為歷博首次為在世名家舉辦之大型展覽。這說明教授的書畫藝術是如何受到國內的重視,是其他畫家不可倫比的。

4. 教授對香港的貢獻                  

教授對香港的文化和高等教育亦作出宏遠的貢獻。教授曾在香港大學中文系教學十六年 (1952-1968),之後在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藝術系和中國文化研究所從事教學、研究和創作凡三十年 (1973-2003),可說桃李滿門,為香港培育不少文化英才。2003年教授以佛家「捨」的精神將自己三萬四千多部珍貴書刊、論文集,以及一百八十多 件他創作的書畫和藝術品,無條件捐贈給香港大學,後者得以成立今日的「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同年教授惜勞苦,將自己數十年的心血,即他的學術研究專著、文學創作和藝術理論文章,共一千三萬多字,匯編成二十冊的《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獻給香港。這套學術文集一出版,即轟動整個學壇,而香港文化界亦以此為榮。 

5. 一代畫壇宗師                  

饒教授不單是學術、文學泰斗,亦是當今中國書畫界的宗師。教授強調他不是職業畫師,即不以畫畫謀生。他對一些人標榜他為什麼「學者畫家」、「文人畫家」不 以為然。教授曾經告訴我,他的畫是「三位一體」,並即謔稱為CPP;C = Calligraphy (書),P = Painting (畫),P = Poetry (詩)。

6. 之友會的任務                  ​

自年前成立「饒宗頤學術館之友」後,我們一直積極推動學術館的國際化。除了國內學者外,我們將會邀請國際級的國外大學者、藝術家來香港出席有關饒教授所研究的學術項目和有關他的書畫理論的研討會,並且將他們的論文出版成集,以擴闊國際人士對教授的認識。
今年中學術館成立編校委員會,開始編輯一套共十二冊的《饒宗頤教授藝術創作匯集》,將於明年出版面世。為了推動這套《匯集》的國際化,「之友會」理事贊同 先在法國巴黎,然後在北美一些國際城市舉行饒宗頤的書畫展,讓更多西方人欣賞饒教授的藝術作品。
除此之外,我認為有必要將教授的藝術作品國際化。請看看中國當代的著名畫家,如張大千、徐悲鴻、林風眠、傅抱石、吳冠中等的作品,在商品市場上,不少人出 價數十萬元,乃至數百萬元,都來爭購收藏;西方名畫家的作品,它們的拍賣價更是天文數字。我們確信教授的作品,在不久將來,亦有相同情況。這不單是一種藝 術市場運作情況,也是反映著饒教授的藝術作品,也為世人所廣泛認知的。
(錄自「饒宗頤學術館之友」一周年年報)